太行天路出陵川——陵川县太行一号线提质增效巡礼

 

 

太行天路出陵川

——陵川县太行一号线提质增效巡礼

 

 

巍巍太行,天下之脊。陵川县地处太行之巅,近年来,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交通强国指示,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面推进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提质增效,做好“旅游公路+”后半篇文章。

 

 

一、建设——打造交通新高地

作为一个山区县,路,对于陵川来说,一直是经济腾飞、群众致富的先行支撑。从太行白陉到锡崖沟挂壁路,修路,陵川人总是奋勇争先,太行一号旅游公路陵川段,2018年在全省率先开工,2021年在全省首家贯通,2022年在全省首批完成五大配套系统,全长136.6公里,途经7个乡镇130个行政村、辐射96%的贫困村、惠及10万群众,串联101个景区景点,覆盖90%的文旅和中药材产业区域,实现了全县乡镇一小时互通,郑州经济圈两小时互达,形成干线串联、支线循环、外畅内达的旅游公路网,从根本上改变了陵川交通大格局。

 

 

二、提升——步履不停谋新篇

路修好了,如何发挥更大作用?2023年,陵川县再一次步履铿锵,启动了“交通+旅游+N”升级版建设,按照“资源共享、布局合理、功能齐备、特色明显”的要求,推进支线延伸,新建产业路、资源路200公里,畅通增收致富微循环;实施“路景打造、安全提升、标识完善”三大工程,提升了游客体验感和舒适度;推行驿站“三进”,驿站和观景平台两年翻四番,加快驿站功能完善,实现了餐饮、住宿、充电、停车、洗浴、娱乐功能全覆盖,许多驿站和观景平台,成为了游客出行的首选地和主坐标。

 

 

三、共建——全民爱路强养护

陵川县建立了“交通牵头、部门负责、乡村协作、企业参与”的养护新模式,采取“专业人干专业事+行政区域负责制”,选聘路长130名,推行“路长吹哨,部门报到、专业队伍管理”,主体道路由交通局管护;景观系统由林业局养护;路域可视环境由乡村管理;驿站、观景台由农投、国投引进社会资本,采取“经营主体盈利+经营主体养护”的模式,以业态养设施、反哺公路养护,确保建得成、管得好、用得久,效益不断提升。

 

 

四、培育——深度融合兴百业

陵川县以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为轴线,“路、景、村、业”立体布局,“公路+文旅康养”,沿线A级以上景区两年内从3个增至12个、30个康养特色村、700家民宿蓬勃发展,太行一号“此生必行”IP火爆全网,冰雪经济在全省冬季旅游“破题出圈”, “公路+特色农业”,百万亩连翘基地,5万亩农田财化基地、中药材深加工园区、农业仓储冷链基地星罗棋布,中药材产值达20亿元。“公路+五小经济”,餐饮、民宿、庭院、网红、电商等产业,新增经营主体2500余户,闲置窑洞房舍变成高端民宿,无名小村变成网红打卡地,公路与文化、旅游、农业、商贸、体育、康养等融合发展态势正在形成。

 

 

五、服务——优化赋能引流来

陵川县围绕“服务+安全+体验”,开发“陵川数字交旅”APP平台, “小陵伴游”,实现一部手机“吃住行游购娱康一网打尽”。 “五级公交”,1元票价可以直达任一乡村、任一景区。启动公路运管养数字平台,构建了人、车、路一体化管理体系,AR技术的实景导航智慧导览,为公路插上了“智慧”翅膀,为游客了提供良好出行环境。2024年,全线日车流量最高峰达2.5万辆,全年自驾游车辆达150万辆,游客达700万人。

 

乡村因路而兴,路因乡村而活,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带动了陵川经济社会的美丽蝶变。

2023年,2024年,太行一号旅游公路陵川段,被评为:

交通运输部第一批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典型案例。

交通运输部“我家门口那条路—最具人气的路”。

交通运输部“四好农村路”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文化和旅游部全国旅游公共服务优秀案例。

     (歌声响起)

     陵川是个好地方,

     巍巍太行云之上!

(注:张泽艳演唱《陵川是个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