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玉溪市红塔区供销社改革创新发展纪实

在改革中奋进  在服务中创新

——云南玉溪市红塔区供销社改革创新发展纪实


    这里是著名音乐家聂耳的家乡,这里是跨国烟草企业红塔集团的诞生地。这是一座生态宜居的现代新城;这是一处产业兴旺的富庶之地。作为云南省玉溪市政治、经济、文化的核心地区,红塔区不仅是一个行政区域的名字,更成了享誉云南乃至全国的品牌,创造了诸多“第一”与“唯一”。然而,在一个个国家级、省级品牌的背后,有着一个特殊的耕耘群体,他们就是长期扎根于这块肥沃土地上的红塔区供销社。

    说起供销社,可能年轻人还很陌生,殊不知,供销社几乎是和我们共和国同时成立的一个流通组织。在计划经济时期,这个部门肩负“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重任,具有呼风唤雨的巨大能量。然而,几十年的计划经济体制也给供销社留下了沉重的历史负荷。在走向市场的进程中,由于经营萎缩,效益滑坡,各地的供销社职能弱化,网点萎缩,网破人散,陷入风雨飘摇的窘境。

    红塔区供销社自1951年成立以来,扎根三乡大地,以“服务三农经济、促进城乡商品流通”为己任,在各个历史时期为玉溪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可以说,红塔区供销社的发展始终与玉溪的发展相伴相随。然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摆在供销社面前唯一的出路是改制和创新。从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红塔区供销社抢抓机遇,改革创新,攻坚克难,再度风生水起。这一时期,红塔区供销社对所属企业实施了以产权制度为核心、以用工制度为重点,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内容的企业改革,从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红塔区供销社的改革创新不得不从百信说起。在玉溪,只要提起百信超市,几乎没有人不知道。一个看似平常的企业,却有着如此大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其中肯定蕴藏了许多经历和故事。

    百信超市是玉溪第一家本土经营的大型超市。干净整洁的店面、优雅舒适的环境、琳琅满目的商品和细致入微的服务,让进入超市的每一位顾客在享受时尚便捷的同时,更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时代生活气息。

    1998年,百信超市以一种全新的经营业态走进玉溪人的视野,成为红塔区供销社着力改造玉溪传统商业零售市场、建设农村现代商贸流通的开始。

    短短几年间,百信超市在中心城区和相邻县份开起了连锁超市,并成立了百信商贸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协调超市发展,开创了玉溪超市行业的先河。

    1999年6月12日,百信的第一家镇级店开业,标志着百信连锁超市第一次从城市到农村探索的开始。在其后的几年间,一批连锁超市、便利店、农家店相继在红塔区各乡镇、村委会开业。品种丰富的商品、平价实惠的价格和舒适的购物环境,让更多的农村老百姓不用进城就可以享受到最为贴心的服务。百信真正成为了老百姓的超市,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欢迎。

    为保障城乡连锁店的商品供给,从2008年开始,百信商贸有限公司先后共投入资金1.3亿元,搭建起了一个每天周转单品最高可达15000多个的物流配送支撑体系,这样一个庞大的物流配送中枢,完全满足了玉溪所有连锁超市乃至整个滇南地区零售业商品货物的配送需要。

    统一店面形象,统一经营管理,统一商品采购,统一销售价格,统一商品配送,十多年来,百信秉承“质量为本、诚信为先”的企业理念,以“百信真诚为老百姓服务”为服务宗旨,在管理方式上建立了“产权明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引进现代商品信息管理系统。一系列的科学管理,为百信连锁超市的正常有效运转提供了坚强可靠的保障。

    如今,百信连锁超市已经达到112个,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形成覆盖红塔区城乡及相邻市县的商品消费网络。目前,百信连锁超市已经到达了112个,其中:加盟店81个,直营店31个,这些连锁经营网点不仅遍布红塔区城乡,还拓展到玉溪各县以及昆明、普洱、文山、红河等地方。到目前,已实现年商品销售总额超过10亿元。

    基于人口老龄化加快的时代背景,满足多元化健康养老服务需求,红塔区供销社又成立了百信医院养老中心,开始了“医养结合”的探索实践之路。如今,百信医院医养结合护理质量和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医养一体化”模式正在逐渐发展与完善。

    如果说百信连锁超市的成功崛起,拉开了红塔区供销社以现代流通方式,改造传统零售企业创新发展的序幕,那么,凤凰生态食品有限公司的建成,则让供销社走上了一条以项目带动产业、以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发展之路。

    从2003年起,红塔区供销社所属凤凰生态食品有限公司相继投资4亿元,引进了世界最先进的生猪屠宰加工生产线,实现了年屠宰加工生猪300万头的生产能力,成为中国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现代化肉类加工基地,也是云南唯一承担中央生猪冻肉储备的单位。

    多年来,公司以“打造绿色产业链、经营百信放心肉”为经营宗旨,采取“龙头+养殖基地+养殖小区+养殖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建立了养殖业、饲料业、肉制品加工业、物流配送、防疫检疫等完善的产业集群,年产值可达10亿元,出口创汇5000万美元。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公司已建有良种猪繁育示范基地3个,出口备案养殖基地42个,生猪养殖小区10个,养殖专业合作社5个,带动了出栏50头以上规模养殖户3500多户。

    为确保了肉制品安全,公司建成了从生猪采购→入场→屠宰→分割→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的全程质量控制体系,通过了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HACCP计划、QS认证和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注册等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这些体系的完善和建立,为公司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农业强,则玉溪强。作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与行业领跑者,红塔区供销社一直以来关注农村,服务农民,把农资供应作为服务农业生产的重点工作来抓。同时借鉴连锁经营的成功经验,投入资金4000多万元,建立了红塔区农资连锁配送中心,相继发展了连锁配送农资直营店、加盟店共62个。由农资公司创立的“红农达”品牌,更成为了农民朋友信赖的知名品牌,现在,“红农达”已经成为玉溪最大的化肥、农药经营企业,跻身全国农资流通企业综合竞争力100强。

    “滇中农资贸易中心”是红塔区供销社投资1000多万元改建而成,目前已改扩建物流仓库4500平方米,新建商品展示零售区800平方米、农资超市2200平方米,形成了集信息采集、发布、商品展示、批发、零售为一体的专业农资物流配送体系。

    为推进红塔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组织化生产水平,十多年来,红塔区供销社累计投入各项建设资金4000多万元,以宏升专业合作社为龙头,连续创办专业合作社62个、专业协会5个,经营范围涉及生产生活资料供应及烟草、水稻、蔬菜、花卉、果树等种植和生猪、肉鸡、鳝鱼等养殖。现在,合作社入社社员达9600多人,服务农户9万多户。

    以农为主、多种经营,已经成为红塔区供销社发展的总趋势。目前红塔区供销社年商品销售额100多亿,出口创汇额5912万美元,长期就业3453人,季节用工4200多人,成为支撑玉溪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经济力量。

    火车跑的快,全凭车头带。长期以来,红塔区供销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夯实廉洁务实作风,党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按照“改造自我、服务农民”的要求,全系统扎实做好基础管理工作,通过业务学习、技能竞赛和企业之间互检互查,极大地促进了职工业务技能进步和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企业发展不忘回报社会,十多年来,红塔区供销社先后捐资631万元,帮助赵桅村、梅园村、小石桥村等建设农村市场、文化活动中心、发展种、养殖业。向灾区群众、农村困难家庭、困难学子及农村小学捐赠资金达366万元。

    另外,每年春节和七一建党日,供销社领导都要深入农村对困难老党员和老村组干部进行慰问,并发给慰问金和慰问品。建立了挂钩包村联系制度,以赵桅居委会为重点,每年安排一名副职领导和一名股室负责人直接驻村联系,领导班子成员每人至少与两家农户结对联系,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改制为红塔区供销社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创新为供销社蓬勃发展带来了生机。现在,红塔区供销社经营实力、服务能力不断加强,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发展活力明显提升,先后荣获“全国供销社系统先进集体”、 “综合业绩突出贡献奖”、“云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先进单位”和“云南省发展‘两社一会’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2014年,还跻身“全国百强县级社”先进行列。 

    乘风破浪,扬帆前行。未来,红塔区供销社将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肩负使命,勇挑重担,在服务城乡发展、振兴乡村经济中再谱新篇,当好标兵,为建设活力之城、美丽幸福玉溪奋力前行!